据说苹果手机iPhone6要在9月上市,这就意味着这几个月,手机加工厂要开足马力组装生产。没错,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现在又在招兵买马了。来自富士康内部的消息称,该公司设在深圳、郑州、成都、贵阳等地的生产基地正在扩大招工数量,预计新增招工人数会超过10万人。
分析人士认为,iPhone6有屏幕尺寸4.7英寸与5.5英寸两款机型,是苹果历来屏幕尺寸最大的智能手机,让消费者相当期待,预计新机出货量将远远超过iPhone5系列。富士康作为主要代工厂绝对不敢轻视,除了持续扩大产能之外,生产线作业人员也要随之增加。而另有来自供应链方面的人士指出,目前富士康手中掌握着4.7英寸屏版约7成组装订单,更是将5.5英寸屏版订单全部拿下。
消费者很期待,富士康要大赚。然而,iPhone6出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绝不只体现在上述两者身上,也绝不只有上述两种状态。要知道,这一切都要在3个月的时间里由100多万名富士康员工完成。
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账。按照苹果手机其他款型新机首次出货量估算,iPhone6在9月上市应该出货不少于5000万部,假如市场价为每部500美元,而富士康每部只能拿到2%的加工费,这一批货算下来,富士康会得到10亿美元的收账。把这些钱都发给员工,落到每人头上也只有1000美元。
事实上,富士康中国内地工厂员工的月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这个数字在几年前,对于消费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而言还算有点吸引力,可放到物价水平早已上涨许多的现在,几乎成为了一条工资底线,再低真的就是压榨血汗了。而这条底线,也许正是代工模式的底线。有人分析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代工模式相对简单,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加工产品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包含成本和利润,其中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是最主要的。代工厂的成功,即在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许多矛盾也因此产生,这也成为了代工没落的原因。
不是跳楼,就是群殴,富士康近年来似乎已成为麻烦缠身的符号。富士康作为一家世界级的代工企业,过去由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极大地享受了这一红利,并由此建立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但目前,中国曾经引以自豪的低价劳动力正日益失去。富士康没有胆量跟苹果叫板,只能把压力转向员工,依靠严苛管理取得微薄利润,员工的基本需求和权利被漠视。富士康工厂动辄数万人,地域性、群体性很强,若坚持把人当做机器的泰勒式管理,富士康的工厂很可能变成一个个随时都能爆炸的**桶。
以前,靠着2000元的月薪,富士康招工很轻松,很多人挤破头想进来,但现在,不得不依靠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帮忙招募,破坏本应由市场调价的劳动力供需关系,这也暴露出政府招商引资的弊端。政府一直对富士康另眼相待,使得富士康胆量变大,员工本该享受到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矛盾的爆发也就只是迟早的事情。
“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这是富士康的经营思路,现在,富士康已经在品牌和技术上双双缺失,在最底层的代工环节苦苦支撑,代工模式走向何方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