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中山成了承接国际品牌相机零配件制造转移的主要城市之一。相机镜片产量全球第一的凤凰光学等配套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山火炬区,这里仅镜片制造企业就有30多家,前几年的产值超过100亿,光学产业产值也占到了火炬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十分之一。但是如今的时局却出现巨变以I鄄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启,重挫了普通数码相机的销量。有调查机构统计称,IPHONE 出世的五年里,全球数码相机销量降了近三成。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国际品牌相机做配套的中山光学制造行业也受到波及,迫切需要转型以应对不可逆转的智能手机时代。
光学龙头企业感受到市场压力
凤凰光学(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波上周参加2012年广东(中山)光学制造产学研学术论坛,他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光学行业现在很困难。”
“凤凰”曾经是中国光学界的骄傲,业界人士称凤凰和海鸥是当时中国相机品牌中最著名的两只 “鸟”,产品出口全世界。“但是在机械相机向数码相机转型的时候,中国全军覆没,两只鸟也掉下来了。凤凰光学的董事长告诉我,凤凰光学痛定思痛后到中山和上海开了两家厂,专门做相机镜片,而海鸥选择了破产。”在美国硅谷工作了20多年、目前担任联合光电高级顾问的马国林博士这样说。
凤凰光学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在江西,中山是其三大制造基地之一。林海波介绍,凤凰光学镜片生产量目前全球最大,一个月镜片产量是2000万片,在中山生产的有800万片。
镜片产量居全球首位的凤凰光学,也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这也是林海波为何回答记者提问时开口便倒苦水的原因。他说,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世界经济比较萧条,美国有“财政悬崖”,欧洲有欧债危机,而国内又在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智能手机对数码相机的冲击很大,低端相机都被智能手机吃掉了,凤凰光学虽然也做手机镜片,但不是主要业务。
他的话在行业调查机构的数据里找到了佐证。有机构数据显示,在IPHONE上市后的五年里,全球普通数码相机销量持续降低,出现了29%的跌幅。大多数用户喜欢用手机拍照然后通过互联网分享,他们不太在乎手机的像素是多少,而智能手机的像素也在不断提高。
中山光学企业普遍处于“磨镜头”阶段
“磨镜头”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却反映了中山光学企业的整体现状。马国林博士认为,中国用低成本资源和劳工换取了光学产业的发展,广东尤其是珠三角成为全球重要的光学制造基地,但是现在产业在向更便宜的地方转移,包括中山在内的光学企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转型。"磨镜头"在转向更便宜的地方,已经是走到末路了。但光电行业却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马国林博士目前是联合光电的高级顾问。联合光电2004年在火炬区的科技孵化基地创办,六个创办者均是在日本留学后供职于台湾亚洲光电的业界精英。据马国林博士透露,联合光电从镜头组装到镜头设计研发,走的是从上游向下游延伸的创业路线,这也正是中国推动企业升级要走的路。他认为联合光电是目前国内行业中技术最优秀的公司。它已经拿到了市省乃至国家层面的专项资金扶持。
“联合光电未来有很强的竞争力。”提到同行,凤凰光学的林海波不吝啬赞美。问到像凤凰光学这样以相机零配件制造的企业如何转型时,林海波认为最为重要的两点是:规范化管理和技术创新。
林海波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周期的,过去十年是中国光学企业的黄金十年,产能占到全球七成。“但是未来的十年,可能会有一半光学企业倒闭。智能手机时代已不可逆转,中低端相机会被替换,高亮度和高倍率的相机还有生存机遇,这些技术是手机暂时达不到的。”
光学企业要转型,他认为,首先就是管理变革,标准化、细节执行、企业文化等这些方面,中国企业还不行,光学是一个精细的行业,需要精细管理。接着就是技术变革,要延伸发展领域,比如车载光学,就会用到很多光学产品。
“中山制造”如何应对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的到来,不光体现在手机上,也开始受到家电、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关注。有业界人士预测,全新科技未来可能彻底改变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的格局。马国林博士也透露,联合光电可能即将推出具有颠覆性的智能手机镜头。这些都给“中山制造”提出了挑战。
日本相机品牌厂商已经开始行动了。据记者了解,日本小型数码相机厂家为对抗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冲击,相继在今年秋冬市场推出和智能手机同样具有上网功能、或提高变焦镜头倍数的改良机种。尼康今年9月下旬推出的COOLPIXS800c相机可将高清图片和评论通过互联网上传到facebook等会员制社交网站,该款相机搭载美国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统,增加了除通话以外智能手机所具有的便于交流及操作等性能。松下发售的Lumix DMC-SZ5相机可无线上网,通过与智能手机共享而增添乐趣。佳能公司位于中山火炬区的制造基地也在不断增资扩产。
为应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在上周,中山的凤凰光学、舜宇光学、联合光电成为了广东省光学学会与中山市光学学会的科技服务站。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江绍基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支持,服务站可以给企业提供服务,也可以在解决行业发展共性问题上寻求突破,更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在他看来,中山的光学企业正在延伸现有产业,已经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尽管中山不像其他城市有光谷和科技院所,但中山有最好的工业配套。在中山范围内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光学制造需要的零部件配套,方圆三十公里一定有,这样的基础就是优势。”马国林博士说,中山应该把这个优势放大,把光学以及光电产业链做优做强,这其中必然需要政府更大的扶持与引导。
对此,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方维廷表示,光电产业被中山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山具有发展基础,政府愿意提供平台让更多专家到中山举办产学研学术论坛,也希望引进基金、科研机构一起探索光电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