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西方面孔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除了旅游者、外企驻华代表、政府驻华官员、留学生等传统赴华群体,其他一些过去少有外国人涉足的光学技术领域也开始频现“洋面孔”。
由于本国就业机会减少,年轻的西方学者开始涌向中国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那里收入丰厚且工作轻松,还有住房补贴和减税等福利,令他们乐不思蜀。
学者和专家象征着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知识精英和技术精英,均属于高端人才。由此看来,伴随着中国“海归”的大幅回流,西方国家的高端人才也越来越被中国的饭碗所吸引——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发展潜力让他们看到“中国梦”的种种可能性。
国际光专家学者纷纷受聘中国光学院校及光学科研单位
8月15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受聘仪式在溢智厅举行。李儒新所长与德国Friedrich Schiller耶纳大学Frank Wyrowski教授签订了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合作协议。Frank Wyrowski教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上海光机所黄惠杰研究员主持了受聘仪式。研究室科研人员共60余人到会听取了Frank Wyrowski教授的学术讲座,并针对具体内容展开了学术讨论。
Wyrowski博士在1997年被任命为德国Friedrich Schiller耶纳大学技术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光学、激光建模、光学建模与设计、微光学和衍射光学元件以及照明仿真。其在衍射光学、光学全息、信息处理和光学建模与仿真领域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和J.Turunen共同出版了《衍射光学在工商业中的应用》一书。
近日,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Eric Mazur教授受聘为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蒋毅坚向Eric Mazur教授颁发了聘书。
Eric Mazur教授是国际纳米光电子学和飞秒激光应用领域的著名学者,曾在SiO2 纳米波导、透明材料3D 光存储、透明材料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等领域做出开创性重要工作,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Phys. Rev. Lett、Nano Letters、Optics Letters等国际综合类或物理、光学类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5000次,h因子达到55。Eric Mazur教授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平等教学法的发明,相关专著已被引用1660 多次。他还成功地创立了多个高科技公司,其中一个最近被Pearson 收购。Eric Mazur教授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12月7日,长春光机所在贵宾室举行了聘请欧洲激光协会主席Dr. Stefan Kaierle担任长春光机所荣誉研究员仪式,张涛副所长对于Dr. Stefan Kaierle受聘成为长春光机所荣誉研究员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宣明所长代表长春光机所向Prof. h.c. Stefan Kaierle 赠送礼物,感谢他为长春光机所科研发展所做的贡献。
Dr. Stefan Kaierle现任欧洲激光协会主席,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材料与加工部主任。其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系统技术、激光加工控制与光学等方面,在科技期刊和各种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科技论文,在多个知名国际会议上担任大会主席。
Dr. Stefan Kaierle曾应邀于2010年参加长春光机所主办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并做大会邀请报告。2011年应邀担任长春光机所主办的“激光加工前沿国际会议”主席,并邀请了20余位海外知名专家参加该会议,为扩大长春光机所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贡献。2012年应邀担任第二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并做特邀报告。在获悉长春光机所希望在国外建立分所的想法后,他搜集整理了许多德国光学公司和科研单位的信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2年10月,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 Grünberg)被南邮成功“挖”走,学校专门为他设立了工作室,并配备核心人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据了解,这位73岁的诺奖大师将在南邮每年工作至少3个月以上。
彼得-格林贝格尔来到南邮后,将带领团队在声子激光器和传感器件领域做科学探索研究。
说起声子激光,对大众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事实上,在科学界关于它的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声子激光在未来通信、医疗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打个比方吧。声子对于声学的意义,相当于激光对于光学的意义。”南邮王永进教授解释,声子波长更短,是振动能量的最小独立单位。声子激光器就是要模仿激光发射的机制来发射相干声子,让人听到单个单个的声音。这些“细小”的声音,可以极大地提高图像的解析度。
听起来很晦涩的研究,但以后是和我们的生活却有密切联系。王永进举了个例子:“假设我们的细胞出现病变,如果用激光的方法来探测,难免会对身体有所损伤。但换成声子就不一样了,它因为波长更短,穿透力就更强,探测时不会造成破坏。”声音怎么会成像呢?王永进解释,声子激光器向激变细胞打过去时,会得到回音,根据不同的声音,能够判断正常细胞与非正常细胞的分布。通过转换器,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图像。
“我们之间对话,听到的是好多声子汇成的声音。但是借助于声子激光器,我们可以听到单个单个的声音,使听觉更加灵敏。这表示,用很低的声音说话,别人也可以听得清楚。”王永进说,声子波是一种新的频谱资源,将来在调节信号、控制声音传输等通讯方面,大有应用前景。
一个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是决定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大赢家,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一流的大脑”都对“美国梦”趋之若鹜,而美国也正是仰仗源源不断的外籍移民,攻克核计划、登月计划,建起硅谷……成就其超级大国地位。同时,最早提出激光的,也是德裔犹太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Альберт Ейнштей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原籍德国)。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经济放缓的西方遭遇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时,富有生机、充满机遇的新兴国家迎来了“人才的春天”。这是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人才自由选择和流动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一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一般自然而然。
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了,中产阶层壮大了,出行和教育的需求都会提升,中国正成为教育消费大国、旅游消费大国;中国为了保持发展后劲,正加紧对对科研和教育的不断投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中国要打造经济“升级版”,就需要借助外脑外力,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说经济前景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首发因素,学术科研环境则是能否留住人才并持续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外国光学技术学者加入中国高校的光学教研队伍,能否带来一股锐气,产生“鲶鱼效应”推动中国光学学术科研机制的改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