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网知名博主、美国哈森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韩健在其博文《怪事:高铁站建筑宏伟,厕所没草纸》中说起一件常见的“怪事”:在大陆卖掉的(高通量测序)仪器很多,但是试剂销售严重滞后,不成比例。他写道:“这好比是战场上配置了很多大炮,但是不给炮弹一样。”
笔者曾参观过某海洋与渔业局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参观实验室时,同行的一位博士连声称叹:“没想到这里居然有这么多高级货。”他说,这些从国外进口的气相/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随便一台也要数十万或上百万元,有的甚至不止百万元。
然而,极不协调的是,这些仪器所在的实验室,都是“铁将军把门”;这些娇贵的仪器也盖上了防尘布,平时绝少开机。百万元一台的贵重仪器,只落得个“锁在深闺无人识”的遭遇。
一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昂贵的仪器设备闲置率高,历来饱受诟病。有人称这些贵重仪器设备有“三低”:管理水平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
笔者调查了解到,购置设备的盲目性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是造成科研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
一些科研院所、科技支撑单位,对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不到位,对学科发展战略缺乏深入研究,就盲目上马硬件。同时,在购置设备前,缺乏对仪器使用率和重复购置率的深入调研,盲目追求设备性能的高指标。
另外,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长期被忽视。高端仪器设备一般使用门槛较高,多数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操作。而很多地方的仪器设备,既缺乏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去操作和维护,又不肯轻易给研究人员使用。买了不用,再昂贵的仪器也只是一堆废铁。
此外,纵向课题“科研经费如未在项目规定时间内花掉将被收回”的规定,“迫使”一些单位购置设备,从而为设备闲置埋下隐患。
“功不用则退,物不用则废。”无论多么先进的仪器,都有一定的科学生命期限。为避免资源浪费,对症下药,破解部分贵重仪器闲置问题迫在眉睫。
要摘掉贵重仪器“三低”的帽子,首先要加强仪器购置前的调研,特别是对于购置价格较高的单件或成套仪器设备,应进行必要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和评议;对重大设备平台严重荒废的情况,应加强问责。
其次,要加强对科技支撑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各单位应完善“科研—支撑—管理”各职能的人员配比,营造健康的科研氛围。
此外,相关机构应强化“共建、共享”理念,大力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的建设。
赓旭光电专业从事各种光学元件、激光光学元件、光学镀膜产品。主要生产滤光片,反射镜,透红外滤光片,半反半透镜,合光镜,滤色片,分光镜,红外滤光片,窄带滤光片,带通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光学镀膜玻璃,光学滤光片,光学玻璃,光学镜片,光学玻璃镜片。 产品应用于激光笔、舞台灯光、光电显示、生物医疗仪器、医疗美容仪、光电子仪器及器件、指纹识别、生物识别、安防监控摄像及相关领域,虹膜识别、验钞机、卫厨感应器系统中,力求把最适用的方案提供给光电厂家!